本文转自:鄂州日报
新民街小学韩锦
“教—学—评”一致性教学模式逻辑严密、系统全面,契合新课改目标,是实现教学、学习与评价有机统一的有效路径。教师需积极更新理念,探索实践该模式,以激发学生兴趣,提升核心素养,优化教学效果。
“教—学—评”一致性概述
“一致性”指系统中各要素协调融合为有机整体。“教”指的是教师根据新课标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,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工作方式;“学”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听讲、独立思考、动手实践、自主探索的过程中,掌握知识技能、培养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;“评”指的是教学评价,教师根据教学目标、学生发展情况设计教学评价,并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、学习结果的教学行为。在“教—学—评”一致性中,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,以核心素养为导向,结合课程标准,利用精准的目标和过程性评价驱动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,“评”始终贯穿于“教”与“学”中,借助“评”提升教学质量,促进学生深度学习。
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不足
教学目标模糊,重知识轻能力。部分教师目标意识薄弱,设计目标时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与个体差异,导致教学与实践脱节,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,没有根据学生学情、个性差异等具体情况来设计有针对性的目标。
教学方式传统,重讲授轻探究。课堂多以教师讲授为主,学生被动接受,缺乏互动与实践,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分析能力、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。
教学评价滞后,重结果轻过程。由于教学任务繁杂、班级人数多、学期测评压力等因素,部分教师忽略评价对学习的作用,评价多关注最终成绩,忽视学习过程与表现,导致反馈不足、调整困难。
“教—学—评”一致性的实践策略
细化教学目标,明确教学方向。教师需深度研读课标与教材,结合学生学情,制定具体、清晰、可操作的教学目标。以“圆柱的认识”为例,目标可设定为:认识圆柱特征及侧面展开图;探索平面与立体图形关系,发展空间观念;在操作与思考中培养推理与概括能力;能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,积极思考,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,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。精准的目标为后续教学与评价活动提供了明确依据。
优化教学方式,增强课堂互动。教师需转变角色,以学生为主体,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。例如,在“圆柱的认识”教学中,可通过生活情境导入,组织开展动手操作、小组探究、成果展示等活动,激发兴趣,促进深度参与。在此过程中,适时融入学生自评、生生互评与教师点评,确保“教”“学”“评”环节紧密围绕目标协同推进,提升课堂实效。
重视教学评价,强化教学效果。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全过程。首先,制定清晰的评价标准,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;其次,采用多元评价主体与方式,关注学习过程、态度表现及思维品质;最后,强调评价的及时性与针对性,根据反馈信息实施差异化指导,帮助各类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进步动力,从而全面提升教学效益。
落实“教—学—评”一致性是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。教师需通过细化目标、优化方式、强化评价,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有效提升。
晶顶网配资-配资平台查询网站-天津配资公司-网上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